华体会线上目前旗下代理Columbia哥伦比亚/ LEE/ HONMA/New Era等国外知名品牌
品牌介绍
户外品牌
品牌介绍

海底捞下场贴身肉搏

时间: 2024-04-13 18:22:14 |   作者: 华体会线上

  2021年6月,当时的海底捞CEO张勇在交流会上坦言,“大家神话海底捞了,我本人非常反感,你们要理性,投资要谨慎。我常常讲,要想了解什么是名不符实,看看海底捞就知道了”。这番感慨发出时,海底捞还正处于神话的巅峰,或者说已经站到了从神线年,张勇押注解封后的报复性消费回归,提前开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逆势扩张,带着海底捞“抄底”。2020年下半年,海底捞新开363家门店。2021年上半年,海底捞新开299家门店。这段时间内新开的门店数量,已经接近2019年的门店总数。大幅扩张之后,海底捞在2020年出现了超过8亿元的资金缺口。资产负债率也开始持续走高,从上市时的27.75%,一路上升至2021的71.71%。2021年,海底捞迎来了上市以后首次年度亏损,全年巨亏41.61亿元,几乎等于前三年利润的总和,能够说是惨败。过于冒进的战略使得海底捞不得不开启“啄木鸟计划”。21年年末,海底捞宣布闭店300家,张勇也在22年年初辞任CEO。2022年,海底捞新开了24家餐厅,48家关停餐厅恢复营业,同时关闭了50家经营不善的餐厅。2023年,海底捞新开了9家餐厅,重启了26家关停餐厅,同时关闭了32家餐厅。与门店的缓慢扩张相对的是,海底捞的业绩却在这两年开始大幅度增长,迎来生机。前段时间,海底捞发布的年度财报显示,2023年海底捞整体收入414.53亿元,同比增长33.6%。年内溢利为44.95亿元,同比增长约174.6%。整个2023年,海底捞餐厅接待顾客近4亿人次,日均进店超100万人次,同比增加43.7%。去年,线下消费环境大幅复苏下,前段时间扎堆发布业绩的餐饮企业基本都有了相当亮眼的同比增长。比如九毛九,营收同比增长49.43%,净利润同比增长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.2倍。同样,在餐饮行业最重要的指标——翻台率和人均消费上,海底捞也只能说喜忧参半。2023年,海底捞整体翻台率达到3.8次/天,比上半年翻台率3.3次/天提升15%,可以推算出海底捞的翻台率在下半年恢复到了4 次 / 天以上,这在中高端火锅品牌中已经相对优异了。当然,相比海底捞巅峰时期2018年年均5次/天、2019年年均4.8次/天的翻台率,这个数值显然还是不大够看。在人均消费上,2023年海底捞顾客人均消费五年来首次跌破百元大关,而2020年,海底捞的人均消费还在110元以上。也难怪财报发布后,星展维持其买入评级,但目标价下调至23港元,招银国际也同样维持买入评级,也将目标价下调至21.52港元。在巅峰时期,海底捞市值一度超过4500亿,PE(TTM)估值最高超千倍 ,对比国际上餐饮企业一般18-41倍的PE,彼时的海底捞明显严重“被神话”。今年,海底捞已经成立三十年。对人来说,“三十而立”,对于一个餐饮企业来说,三十年也已经很久。在张勇开第一家火锅店,也就是海底捞的前身时,有一次张勇看到店里一位顾客的鞋脏了,蹲下身给这位顾客擦了鞋。后来,这名顾客成为了常客,还介绍了很多朋友来店里,张勇于是意识到,开店的本质,是服务。2011年,曾经有一本书叫《海底捞你学不会》,进一步阐释了张勇的经营理念。在书中,张勇说,海底捞的总部直接对着每个火锅店,经营管理决策权更加向门店集中。海底捞还取消了翻台率这一考核指标,避免员工过分看重绩效考核,忽略顾客体验。张勇认为,四川火锅重油重辣,顾客吃到最后非常有可能会失去对味道的判断,真正能够区分店铺的,是服务。这是近几年的大势所趋。从整个餐饮行业来看,海底捞开放加盟的进度已经相当落后,近几年来,成规模的餐饮品牌已经接连放开加盟。窄门餐眼数据显示,目前,全国门店规模在1000家以上的餐饮品牌有85个。在海底捞开放加盟前,就已经只剩下海底捞和星巴克仍在坚持全直营,其余的餐饮品牌都开放了加盟。因为品牌想要扩张,势必要进行连锁化发展,相比事必躬亲的直营店,与人合作的加盟店无疑能降低开店的成本,提高连锁化率。作为火锅品类绝对的龙头,海底捞的门店尽管已超越1000家,但是门店相当集中,大多数都开在二线及以上城市,其中一线、新一线占比近半,三线%。海底捞对于开拓城市也相当谨慎,过去12个月,海底捞仅仅多登陆了一个城市。但在整个火锅行业当中,更大的机会显然已经下沉到了二线火锅行业现状与发展分析报告》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截止2023年4月,我国火锅门店总数已达到了48万家,近一年新开店12万家。其中,二三四线%。因此,想要借助加盟,登陆更多城市,抢占更多下沉市场,无疑是海底捞开放加盟的动机。开放加盟的后果,是加盟店质量良莠不齐对于品牌的影响。直营店能自己控制店铺的方方面面,但加盟店难免会有些脱离掌控。不过在海底捞的加盟模式里,海底捞采取的是类似于“全托管”模式,海底捞负责店铺运营中的绝大多数部分,加盟商只需要出钱。1000万的加盟门槛,也筛选掉了相当大一部分人。最后筛选出来的加盟商,其实就是有钱又不管事的合伙人,只需要拿钱、拿收益。这样子就能够避免加盟对海底捞的品牌服务和质量带来重大影响,但海底捞的下沉之路可能依旧艰难。海底捞对于选址的要求,也决定了位于低线城市主城区核心商圈的海底捞,难以触及下沉市场绝大多数远离主城区的乡镇消费者。而低线城市的人口外流严重,大多数的县城年轻人都走向了大城市,中老年显然也并不是海底捞的目标群体,海底捞在低线城市的客群,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。同时,在低线城市,各种下沉的火锅品牌早已生根发芽,众多小品牌的门店早已挤满底线市区里的大街小巷。尽管张勇曾经表示,不看重翻台率,但是对于一些门店来说,翻台率仍旧成为了考核标准之一。海底捞的“硬骨头计划”要求,这些重新开业的门店的翻台率必须超过4次/天。根据餐饮行业的一条公式:单日营业额=翻台率X台位数X客单价X门店数。海底捞既然少了有效门店扩张,那么想要获得更多营收,要么提高客单价,要么提高翻台率。2020年,海底捞曾经尝试过提价,一年内将客单价从101.9提高到了106.1,结果在网上引起一片骂声。此后,海底捞的客单价逐渐降低,面临整个消费环境的降级,海底捞不得不去迎合这种趋势。不论是推出“半份”菜品、提供单价仅30-40的火锅菜外卖,还是推出平价品牌“嗨捞”火锅,甚至推出校园火锅,都在助推海底捞缓慢地降低客单价。作为正餐里标准化和连锁化程度均比较高的品类,火锅品类早已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——新开的门店慢慢的变多,倒闭的门店也水涨船高。截止到2023年年底,火锅相关企业累计注销吊销3.37万家。尽管火锅行业增速仍旧超过餐饮行业平均增速,但是增速还是在逐渐放缓,更多地集中在细分品类,如牛蛙火锅、猪肚鸡火锅、牛杂锅、椰子鸡火锅等等。越来越低的客单价、难以提高的翻台率、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,海底捞的困境,也是众多正餐品类的普遍困境。在餐饮出海最热门的目的地新加坡,仅仅2023年一年,就有9个中国餐饮品牌入驻新加坡。目前,小龙坎的海外门店已达到40家,呷哺呷哺的高端品牌凑凑也在新加坡开出首店,高峰期有近百桌等位。2012年,海底捞就在新加坡开出首店。十几年来,海底捞在海外的餐厅已达百余家。2022年,在困局之中的海底捞,将海外业务分拆为特海国际在港交所上市。2023年,特海国际全年营收6.86亿美元,同比增长22.95%,还成功扭亏为盈,净利润达到2526万美元。尽管新加坡首店成绩优异,但海底捞在美国的首店居然没有英文菜单和英文电话预定服务,服务员给顾客庆祝生日也被认为是偷听隐私,在国内被广为称道的美甲,也难以被理解,因为这不符合餐饮安全卫生要求。尽管火锅的高度标准化使得火锅成为了餐饮出海的急先锋,但是很明显,这些餐饮品牌在海外的本土化上,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。各种低价咖啡大行其道,瑞幸、库迪抢占星巴克的生存空间;茶饮品牌冲刺上市,饮品单价也慢慢变得低;零食折扣店充斥街角,曾经的高端零食品牌们只能夹缝求生。过去三十年,海底捞缔造了属于自己的神话。在未来,海底捞可就要走下神坛,下场贴身肉搏了。